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内页

我要的是葫芦——记语文组胡越红老师的人人献课 -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

[日期:2025-01-06] 作者:语文组 次浏览 [字体: ]

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胡越红老师与二年级八班的孩子们携手步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人只关注葫芦的果实,忽视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葫芦全部落光的故事,寓意着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重要性。胡老师的课堂设计围绕故事寓意展开,旨在通过角色扮演、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事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对待问题的全面态度。

课程开始,胡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述,将学生们带入到葫芦园的场景中。她引导学生们关注主人公对葫芦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叶子上的蚜虫。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主人公的盲目与固执,不禁为葫芦的遭遇感到惋惜。随后,胡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以及忽视小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渐明白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全面考虑。接着,胡老师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她提问:如果主人公一开始就注意到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会怎样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还学会了在面对问题时要有全面的考虑和及时的行动。最后,胡老师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的事情。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上只追求分数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的则分享了与朋友相处时只看重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对方的感受。这些真实的分享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寓意,还让他们学会了反思和成长。

  课后,二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集体评课。老师们一致认为,胡老师的课堂设计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角色扮演、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胡老师还巧妙地引导学生将故事寓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图片1.jpg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